儲能EMS在儲能系統中發揮著關鍵作用,負責對儲能設備進行監測、控制與優化調度,確保儲能系統高效、穩定運行。IEC61850則是電力系統自動化領域極為重要的國際通信標準,旨在達成不同廠商設備間的互操作性,實現數據的準確、快速交換。在儲能領域引入IEC61850標準,可提升儲能EMS與各類設備通信的規范性與兼容性,增強儲能系統整體性能。

一、技術要求
通信協議實現:IEC61850定義了如制造報文規范(MMS)、面向通用對象的變電站事件(GOOSE)、采樣值(SV)等多種通信協議。儲能EMS需精準實現這些協議,以實現與其他智能電子設備(IED)的有效通信。例如在電池管理系統(BMS)與儲能變流器(PCS)通信時,利用GOOSE協議能快速傳輸開關量信息,保障系統對突發狀況的及時響應。
數據模型映射:標準規定了詳細的數據模型,將設備功能與屬性抽象為邏輯節點(LN)、數據對象(DO)和數據屬性(DA)。儲能EMS要將自身監測與控制的數據,準確映射到IEC61850數據模型中。像對電池狀態信息的監測數據,需按照標準模型規范進行組織與傳輸,便于其他系統理解與處理。
配置文件生成:IEC61850通過系統配置描述(SCD)文件、IED配置描述(ICD)文件等實現設備配置信息的交換與管理。儲能EMS需生成符合標準的配置文件,清晰描述自身通信能力、數據模型以及與其他設備的連接關系,方便系統集成與調試。
二、認證流程
1.申請階段
企業向獲得國際電工委員會(IEC)認可的認證機構提出IEC61850認證申請,提交儲能EMS產品相關資料,包括產品說明書、技術規格、通信協議實現方案等,讓認證機構初步了解產品基本情況。
2.測試階段
靜態一致性測試:認證機構依據IEC61850標準,對儲能EMS的通信協議實現、數據模型映射、配置文件等進行靜態檢查。借助測試工具模擬其他IEC61850設備與EMS通信,驗證EMS是否遵循標準規定格式與內容進行數據交互。
動態互操作性測試:將儲能EMS與不同廠商、符合IEC61850標準的多種IED設備連接成系統,進行動態測試。模擬實際運行場景,測試EMS在不同工況下與其他設備協同工作能力,如功率調節、狀態切換等操作時的通信穩定性與數據準確性。
3.評估與認證階段
認證機構綜合測試結果,評估儲能EMS是否滿足IEC61850標準各項要求。若產品通過所有測試,認證機構將頒發IEC61850一致性證書,證明該儲能EMS在通信與互操作性方面符合國際標準,具備在各類遵循IEC61850標準的電力系統中應用的資質。
通過IEC61850認證,對儲能EMS而言,不僅是技術實力的證明,更是融入全球電力系統的通行證。這一過程推動儲能EMS在通信規范、數據交互等方面實現標準化升級,為儲能系統的規模化應用與跨平臺協同奠定基礎。